為什么燕窩的規格型號這么讓人頭疼?
買燕窩這事吧聽起來挺高大上的可真到挑的時候就傻眼了。我第一次買燕窩就是被那些五花八門的規格型號搞暈了。什么盞重、干度、燉煮時間,聽著頭都大。后來慢慢摸清門道才發現這背后學問還挺深。
就說上次朋友來我家吃飯,她帶了點燕窩讓我燉給她喝。結果我一看包裝,寫著“濃燉即食燕窩”,還以為是現成的成品呢,結果打開一看全是干燕窩!說明書上還寫著“需泡發后燉煮”搞得我手忙腳亂。后來一問才知道,此類“濃燉”系列其實是半成品,得本人再加工才行。哎,真是尷尬死了。
有一次我去市場挑燕窩,老板跟我說:“你看這個多干啊,泡發率高達8倍!”我當時就被唬住了。回家泡發后才發現,干得太厲害了,泡了半天還是硬邦邦的。后來請教老阿姨才知道,燕窩的干度一般在30%-40%比較合適,太干的話泡發起來費勁不說,營養流失也多。就像我那回,燉出來的口感特別柴,一點不像網上說的滑嫩細膩。
我以前總覺得燕窩燉得越久越好,后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比如某標榜“燉煮3小時口感”,但我試過之后發現燉太久反而讓燕窩變得軟爛不成形。后來上網查資料才知道燕窩的燉煮時間跟干度、厚度都有關系。像我那次買的干度偏低,燉個半小時就夠了。不然燉久了,燕窩的纖維結構會被破壞,口感就差遠了。
我有個鄰居專門做燕窩生意,她告訴我一個竅門:選燕窩別只看價格,還得結合干度和燉煮時間來看。比如A的燕窩干度是35%燉煮時間是1小時;B的干度是40%,燉煮時間要2小時。雖然B的看起來更高級,但實際泡發后發現A的性價比更脯燉出來也更好吃。所以啊,千萬別被表面的數字迷惑了,還是要親自試試才知道。
其實買燕窩也沒那么難,關鍵是要多實踐。我到現在還在摸索,有時候也會買到不太滿意的燕窩。不過沒關系,只要記住幾個要點——干度適中、燉煮時間合理,再結合自身的口味調整,慢慢就能找到適合本身的那一款了。畢竟,吃燕窩講究的是心情,別讓本身太焦慮嘛!
大家還看了:
燕窩外包裝
編輯:燕窩-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51taibao.com/yanwoan/1236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