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網絡平臺實行借款。借款逾期后公司給借款人及其所在公司發送短信實行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這不僅作用了借款人的工作和生活也給公司帶來了諸多困擾。本文將針對網貸給公司發短信的疑問探討怎樣去有效應對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面對短信時首先要理解短信的來源。人員發送的短信常常會注明借款平臺的名稱或公司的名稱。熟悉短信來源有助于判斷表現的合法性,為后續應對策略提供依據。
依照《人民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對多次發送或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行為,可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1)收集證據:保存短信,截圖并記錄發送時間、內容等信息。
(2)撥打110報警電話說明情況。
(3)機關介入調查,依照調查結果選用相應措施。
與網貸公司協商,旨在達成以下目的:
(1)停止向公司發送短信。
(2)協商合理的還款計劃。
(3)保證借款人的個人信息安全。
(1)主動聯系網貸公司,說明短信對公司造成的影響。
(2)提出停止短信的需求,并說明法律依據。
(3)與網貸公司協商合理的還款計劃,確信借款人的權益。
借款人應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在網絡平臺泄露個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
(1)不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第三方。
(2)定期修改網絡賬戶密碼。
(3)不利用公共Wi-Fi金融賬戶。
以下為一個典型的網貸給公司發短信的案例:
借款人小張在一家網絡平臺上借款,因逾期未還,公司不斷給小張及其所在公司發送短信。短信內容含有侮辱、等成分,嚴重影響了小張的工作和生活。小張采用了以下措施:
1.收集證據,報警解決。
2.與網貸公司協商,停止短信。
3.加強個人信息保護防止信息泄露。
經過一番努力,小張成功應對了網貸給公司發短信的疑問。
面對網貸給公司發短信的疑問,借款人應保持冷靜,采納合理措施應對。通過報警應對、與網貸公司協商、保護個人信息等形式,可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借款人還需加強法律意識,遵守法律法規,按期還款,避免逾期產生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