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網絡借貸成為許多人應對短期資金需求的必不可少手段。當借款人在網貸進展中出現逾期等疑問時,有可能面臨貸款機構選用法律手段追討欠款的情況。其中,異地仲裁作為一種爭議應對途徑,近年來被許多網貸平臺廣泛采用。此類做法是不是合法有效?又需要支付哪些費用?本文將從法律角度出發對網貸異地仲裁的有效性以及相關費用難題實施詳細分析。
異地仲裁是指當事人預約由位于非合同簽訂地或借款發生地的仲裁機構實施裁決的一種爭議解決機制。在實際操作中,若干網貸平臺為了規避地方保護的作用往往會選擇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這類做法是不是符合法律規定,直接關系到仲裁結果的法律效力。
依照《人民仲裁法》第十八條的規定,仲裁協議必須具備以下要素才能被視為有效:
1. 書面形式:仲裁協議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
2. 明確具體:仲裁事項必須具體明確。
3. 雙方同意:雙方當事人必須一致同意采用仲裁途徑解決爭議。
倘若上述條件未得到滿足,則仲裁協議無效,由此產生的仲裁結果自然也缺乏法律約束力。在面對異地仲裁時,首先要審查仲裁協議是不是符合上述需求。
盡管《人民仲裁法》并未禁止異地仲裁但在實踐中,異地仲裁仍需遵循一定的規則。例如,《人民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當事人采用仲裁方法解決糾紛,理應雙方自愿。”這意味著,即使仲裁機構位于異地,其合法性仍然取決于雙方是否真正達成了仲裁協議。要是一方認為本身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署了含有仲裁條款的合同,那么該仲裁協議很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人民仲裁法》還規定了仲裁機構的性和公正性須要。要是異地仲裁機構未能保持性和公正性,則其作出的裁決同樣可能被撤銷。對網貸平臺而言,保證仲裁協議的真實性和合理性至關關鍵。
仲裁費用主要包含仲裁員報酬、仲裁庭開庭費用以及其他相關費用。這些費用的具體數額往往取決于爭議金額的大小以及仲裁程序的復雜程度。對網貸糾紛而言由于涉及的金額常常較小,因而仲裁費用相對較低。
依照《網絡仲裁費用表》,仲裁費用的收取標準大致如下:
- 爭議金額低于50000元:此類案件的仲裁費用常常較低,具體金額需按照實際情況確定。
- 爭議金額在50001元至100000元之間:仲裁費用一般依據3%至4%的比例收取。
- 爭議金額超過100000元:隨著爭議金額的增加,仲裁費用的比例會逐漸減低,更高不超過2%。
需要關注的是,上述收費標準僅適用于全部程序通過網絡實施的案件。假若部分程序需要線下解決,則費用有可能有所調整。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借款人為低收入群體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仲裁機構也許會酌情減免部分費用。不過此類情況較為少見具體能否獲得減免還需視個案情況而定。
若是借款人認為異地仲裁存在違法或不當之處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依照《人民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理應裁定撤銷仲裁裁決:
1. 未有仲裁協議;
2. 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是說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
3. 仲裁庭的組成或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
4. 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5. 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
6. 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表現。
一旦裁定撤銷仲裁裁決,借款人即可免除相應的法律責任。
除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外,借款人還可以通過訴訟的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具體而言,當貸款人長時間無法清償欠款時,貸款機構有權向提起訴訟并申請強制實施。在此期間,借款人應積極配合調查核實相關事實爭取合理權益。
網貸異地仲裁的有效性取決于仲裁協議是否真實有效以及仲裁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雖然異地仲裁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爭議解決效率,但也存在諸多潛在風險。在簽署合同時借款人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特別是關于爭議解決辦法的部分,以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同時一旦發現異地仲裁存在難題應及時采用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