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后被起訴的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在現代社會,信用體系的日益完善使得逾期還款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疑問。一旦逾期不僅會作用到個人的信用記錄,還可能面臨被起訴的風險。逾期后被起訴,對許多人而言是一個陌生且令人焦慮的過程。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逾期后被起訴的訴訟程序,幫助您理解這一過程,以便在面臨此類疑惑時可以從容應對。
一、逾期后被起訴的訴訟程序是怎樣的呢?
逾期后被起訴,一般意味著借款人未能依照預約的還款期限履行還款義務,引起債權人選用法律手段追務。以下是逾期后被起訴的訴訟程序:
1. 債權人發起訴訟
當借款人逾期未還款時,債權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債權人需要提交起訴狀、身份證明、借款合同、還款計劃表等相關證據材料。
2. 法院受理案件
法院收到起訴狀后會對案件實行審查。若符合起訴條件,法院將受理案件,并通知被告(借款人)應訴。
3. 開庭審理
法院受理案件后,會安排開庭審理。在開庭審理期間雙方當事人可陳述事實、提交證據、質證對方證據、辯論等。
4. 法院判決
開庭審理結束后,法院將依據案件事實和法律依據作出判決。若借款人敗訴,法院會判決其履行還款義務。
5. 實施程序
判決生效后若借款人仍未履行還款義務債權人可申請法院施行。法院將依法采納強制措施,如凍結、扣押、拍賣借款人的財產等,以保證債務得以履行。
二、逾期后被起訴怎么辦?
面對逾期后被起訴,借款人應該采用以下措施:
1. 積極應訴
一旦被起訴,借款人應該積極應訴,準備好相關證據材料,如還款計劃表、轉賬記錄等,以證明本身有還款意愿和能力。
2. 與債權人協商
在訴訟進展中,借款人可以嘗試與債權人協商爭取達成和解。和解協議理應符合法律規定,并經法院認可。
3. 依法履行還款義務
若法院判決借款人敗訴,借款人理應依法履行還款義務。否則債權人可申請法院實行,強制借款人還款。
4. 申請再審
若借款人認為一審判決有誤,可以在判決生效后一定期限內向上級法院申請再審。但需要留意的是再審程序較為嚴格,借款人需要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原判決有誤。
逾期后被起訴的訴訟程序較為復雜,借款人理應充分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應對。同時防范逾期風險,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是避免陷入訴訟困境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咱們應該注重信用管理,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以免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