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法院以“握手即和”調解為抓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致力于實質性化解糾紛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青島落地生根。即墨法院堅持“案結事了人和”的理念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通過實行專業化調解將大部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化解在訴前有效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多措并舉立體構建“楓橋經驗”
即墨區法院通過多措并舉立體構建“楓橋經驗”不斷推進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和關口把控。近年來即墨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共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938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30%以上,調解率達到95%,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達54億元。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即墨法院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領域的高效應對能力,也體現了其在化解社會矛盾、保障方面的積極作用。
即墨區法院注重專業化調解,通過成立專業的調解團隊,專門負責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的調解工作。這些團隊由經驗豐富的法官、調解員和律師組成,他們不僅具備扎實的法律知識,還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專業化調解,即墨區法院有效地將大部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化解在訴前,減少了訴訟程序對當事人時間和精力的消耗,同時也減輕了法院的工作壓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調解工作的優劣和效率,即墨區法院設立了“金牌調解工作室”。該工作室由資深律師劉冉領銜,專門負責重大、復雜的糾紛調解工作。近期,劉冉律師接手了一起涉及工傷待遇的糾紛案件。經過一天五輪的動員調解,最終該公司同意當日兌現劉永強的相關工傷待遇。雙方到勞動仲裁機構置換調解書,公司當庭履行了支付義務。這起案例充分展示了“金牌調解工作室”在應對復雜糾紛方面的能力和效率。
即墨區法院還創新了“互聯網 社區”矛盾多元化解新模式。通過建立線上調解平臺居民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參與調解,極大地加強了調解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即墨區法院還與社區合作,建立了多個社區調解室,定期開展普法宣傳和調解培訓,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糾紛解決能力。
目前即墨區已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1243個,每年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000多起,為全區社會治安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多元化調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僅實現了對各類糾紛的全面覆蓋,也為即墨區的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為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促進調解工作整體進步即墨區法院總結出“四量”做法,即“量體裁衣、量力而行、量質并重、量效雙收”。具體而言,“量體裁衣”是指依照不同的糾紛類型和特點,選用有針對性的調解措施;“量力而行”是指依照調解人員的能力和資源,合理分配工作任務;“量質并重”是指在增進調解效率的同時保障調解優劣;“量效雙收”是指既要取得良好的調解效果,又要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為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和關口把控等訴源治理工作,即墨區法院積極推進“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建設,著力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調解工作新格局。通過這一舉措,即墨區法院進一步提升了調解工作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形成了多元化的調解網絡,有效解決了各類糾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即墨區法院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實際行動,不斷推進“楓橋經驗”的落地生根,努力打造“握手即和”調解,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實現了糾紛的有效化解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未來即墨區法院將繼續秉持“案結事了人和”的理念,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為建設平安中國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