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網絡借貸成為許多人應對短期資金需求的要緊途徑。由于種種起因不少借款人無法按期還款引發逾期現象頻發。逾期不僅會增加借款人的財務壓力還可能引發一系列法律和社會疑惑。在眾多網絡借貸平臺中,有的平臺采用寬容態度,給予借款人一定的寬限期;而有的平臺則對逾期表現采用嚴格的措施。當借款人逾期時間過長、金額過大時,不僅會作用個人信用記錄,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訴訟的風險。理解網貸逾期的標準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顯得尤為必不可少。
對網貸逾期金額達到何種程度會被起訴,不同平臺的規定有所不同。常常情況下,若是借款人逾期超過一定期限(如30天或60天),并且逾期金額達到一定的標準(如借款總額的10%或20%),網貸平臺就會啟動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具體對于,若干大型網貸平臺有可能在借款人逾期超過30天,且逾期金額超過借款總額的10%時就考慮通過法律手段追討欠款。而若干小型平臺則可能在借款人逾期超過60天,且逾期金額超過借款總額的20%時,才會采納法律行動。這主要是因為法律訴訟的成本較高平臺需要保障通過訴訟可以收回足夠的欠款,以覆蓋訴訟費用和損失。
在部分極端情況下網貸逾期可能存在觸犯刑法。依據我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若是借款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欺詐手段取得貸款,或在獲得貸款后故意不歸還,情節嚴重的可能存在被認定為詐騙罪或合同詐騙罪。倘使借款人通過轉移財產、隱匿資產等辦法逃避還款義務,致使債權人無法追回欠款,也或許會涉嫌妨害公務罪或拒不實行判決、裁定罪。例如,假若借款人故意隱瞞本人的財產情況,將名下的房產、車輛等資產實行轉移,從而逃避還款義務就可能構成犯罪。在這類情況下,網貸平臺可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司法機關介入調查并追究刑事責任。
一般對于網貸逾期時間超過90天,且逾期金額超過借款總額的30%,就可以被認為是嚴重的逾期。這類情況下,不僅會對借款人的信用記錄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大大增加借款人被起訴的風險。同時逾期時間越長、金額越大,對借款人造成的經濟壓力也越大。在借款時應充分評估本人的還款能力,避免因逾期而陷入困境。對已經發生逾期的借款人,應及時與平臺溝通,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避免逾期情況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