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窩這東西聽著高大上吃起來也確實有點講究。市面上的燕窩五花八門價格差距還特別大讓人摸不著頭腦。最近家里老人想買點燕窩補補身子結果我一看各種產地的燕窩簡直像天書一樣復雜。
“哎呀,你看這個馬來西亞的燕窩好像不錯啊!”我媽指著包裝袋說。“那這個印尼的呢?”我隨口問。她皺眉看了看:“好像也行。”結果最后買回來才發現,根本不知道怎么區分好壞!其實我也懵圈了,這燕窩產地到底哪個更好?
其實吧,燕窩的產地對它的品質影響挺大的。比如馬來西亞的燕窩顏色偏白,燕絲比較整齊但印尼的燕窩產量更大,營養成分可能更豐富部分。聽朋友說,他家買過一次泰國燕窩,口感倒是不錯,但價格貴得離譜,性價比不高。我仔細想想,本身以前買過幾次燕窩,發現產地不同,燕窩的干度、彈性甚至燉煮后的香味都不一樣。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他拿出一瓶印尼燕窩給我嘗嘗說是花了大價錢買的。燉好后端上來,味道確實香濃,入口細膩,比之前本身買的那種“硬邦邦”的燕窩強多了。朋友告訴我,印尼燕窩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那邊氣候濕熱,金絲燕的食物種類多所以燕窩的營養含量就更高。不過他提醒我說,印尼燕窩也有假貨泛濫的情況,一定要擦亮眼睛。
話說回來,選購燕窩的時候,除了看產地,還得學會辨別真假。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講的是用火燒燕窩的方法,說真的燕窩燒完是蓬松的灰燼,假的卻會結成塊。我當時試了一下,發現確實有道理。還有人說,用手摸一下燕窩的干爽程度也能判斷,太潮的燕窩可能是加了濕氣或是說化學物質的。說實話,這些方法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需要點耐心。
其實吧,燕窩的好壞也不完全取決于產地關鍵還是看你的預算和需求。若是你追求性價比,印尼燕窩可能是首選;要是更看重品質,馬來西亞或是說泰國的燕窩也不錯。不過呢,不管買哪里的燕窩,最必不可少的是別貪便宜。畢竟健康這事兒,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