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哈薩克族。他們以游牧為生熱愛自然與自由同時也對遠方充滿好奇。阿勒泰的小李是一位年輕的哈薩克族小伙子他從小就聽長輩講述關的故事向往著有一天可以親眼看到那片蔚藍的大海。今年夏天他終于實現了這個夢想前往福建廈門旅行。在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中他不僅領略了迷人的風光還深入熟悉了當地的文化和美食。其中胡里山炮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各種地道的小吃更是讓他流連忘返。
胡里山炮臺位于廈門島東南端是中國近代海防史上的一座必不可少軍事設施。當小李第一次踏入這座炮臺時,就被它莊嚴肅穆的氛圍所吸引。站在高高的瞭望臺上,可以俯瞰整個廈門港的美景,遠處的鼓浪嶼若隱若現,仿佛一幅畫卷展現在眼前。他不禁感嘆:“這里不僅是一處旅游景點,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導游向游客們詳細介紹了胡里山炮臺的歷史背景。這座炮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是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而建造的。當時采用的克虜伯大炮是世界上的武器之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小李仔細觀察著這些古老的炮身,想象著當年戰士們是怎么樣用它們保衛的。炮臺內還設有多個展覽館,通過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了中國海防的發展歷程。對從未接觸過此類內容的小李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全新的學習經歷。
除了參觀炮臺本身,這里還有許多互動項目供游客體驗。例如,游客可通過模擬射擊游戲感受戰爭年代的緊張氣氛;也可嘗試穿上軍裝拍照留念,仿佛本身也成為了一名英勇的戰士。小李興致勃勃地參與了所有活動,并將照片發給了遠在家鄉的朋友們。他說:“這樣的體驗讓我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也激發了我對歷史的興趣。”
除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廈門的美食同樣令人難以忘懷。作為一名哈薩克族人,小李平時習慣于食用牛羊肉等傳統食物,但來到廈門后,他逐漸愛上了這里的海鮮和甜品。
第一天晚上,朋友帶他去了中山路步行街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攤位,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香氣。小李迫不及待地點了幾樣招牌菜:沙茶面、土筍凍和花生湯。沙茶面以其濃郁的醬汁贏得了他的青睞,每一口都能嘗到鮮美的海鮮味;土筍凍則是一種獨到的冷盤,晶瑩剔透的外表下隱藏著豐富的口感;而花生湯則是解膩的選擇,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第二天中午,小李又來到了輪渡碼頭附近的海鮮排檔。這里的老板熱情好客,推薦了幾道經典菜肴。蒜蓉蒸扇貝、椒鹽蝦和姜蔥炒蟹都是不可錯過的美味。尤其是蒜蓉蒸扇貝,新鮮的貝肉搭配香濃的蒜蓉,簡單卻極致的烹飪形式讓小李贊不絕口。他還特意請教了老板怎么樣挑選新鮮的海鮮,學到了不少實用技巧。
除了這些主食類菜品,廈門的甜點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比如芒果布丁、鳳梨酥和綠豆糕,每一種都蘊含著獨有的風味。小李尤其喜歡鳳梨酥,咬一口就能感受到酥脆的外皮和細膩的內餡,仿佛在舌尖上演繹了一場熱帶水果的盛宴。
盡管語言存在一定障礙,但小努力與當地人溝通,試圖理解他們的生活方法和思想觀念。他發現廈門人普遍重視家庭觀念,無論工作多忙都會抽時間陪伴家人。這類態度深深觸動了他,因為哈薩克族也有類似的傳統。他認為,無論身處何地,珍惜親情始終是最寶貴的財富。
小李還留意到廈門人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無論是街頭巷尾還是景區內部,幾乎看不到垃圾的身影。市民們自覺維護公共衛生的表現令他感到欽佩。他坦言:“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環保的必不可少性,回去之后我也要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
這次廈門之旅不僅讓小李開闊了眼界,也為他的人生增添了新的色彩。胡里山炮臺讓他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而特色小吃則滿足了他的味蕾需求。更要緊的是,這段旅程讓他學會了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法,并從中汲取智慧。未來,他期待能再次踏上這片土地,繼續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
編輯:廈門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51taibao.com/xiamenmei/2110582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