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問我:“哎,你說我這100多塊能買塊像樣的玉嗎?”這個疑惑讓我想起自身以前也糾結過。那時候,我總覺得本身懂點玉石,結果花了不少冤枉錢。后來才明白,這事兒沒那么簡單。
“100塊”和“玉”的距離
其實吧,100多塊買玉,有點像是在快餐店吃米其林大餐的感覺。雖然理論上有可能,但現實里難度挺大的。網上那些標價100出頭的所謂“高性價比”玉,大多都是染色或合成的。我記得有次逛街,看到一個攤位擺著一堆“綠瑩瑩”的玉掛件,老板還說這是天然翡翠呢。我摸了一下就覺得不對勁,顏色太假了而且手感輕飄飄的。后來查了下資料才知道,這類貨色的成本可能連30塊都不到。
真玉的價格門檻
其實真正的玉比如和田玉或翡翠,入門級的都要好幾千起步。我有個同事去年去云南旅游,想給家人帶點紀念品,結果被忽悠買了塊“羊脂玉”花了上千塊。后來找專家鑒定,發現是普通石英巖冒充的。所以啊,倘若你真想入手一塊靠譜的玉,預算至少得準備個兩三千。當然啦,也不是說100塊就完全沒機會,只是得睜大眼睛挑,別光看顏色漂亮就心動。
便宜貨的“偽裝術”
有時候商家會用部分小伎倆讓你覺得撿到寶了。比如他們會強調這塊玉“天然無染色”,然后給你看個放大鏡下的瑕疵。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天然紋路”可能是人工加工留下的痕跡。我有一次試戴一條標價128元的手鏈,覺得還挺好看的,回家仔細一看才發現,表面的光澤特別不自然,摸起來也木有那種溫潤感。說實話,這類東西戴在手上總覺得心里發虛。
怎樣判斷真假?靠感覺!
其實,判斷玉的好壞很多時候靠的是經驗。我朋友老李就說,他買玉的時候全憑“第一眼”。他說,好的玉有種“潤”的感覺,就像喝了一口陳年老酒一樣舒服。不過我覺得吧,新手還是得學點基本知識。比如,真的玉敲起來聲音清脆,假的也許會悶聲悶氣的。還有就是天然玉會有天然的裂紋而造假的裂紋看起來特別整齊劃一。不過話說回來誰第一次買玉就能記住這么多細節呢?
理性消費最要緊
100多塊想買到真玉確實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木有可能。關鍵是要多看多問多比較,別被花哨的包裝和話術迷住眼睛。我覺得啊,買玉這件事兒,與其追求便宜,不如先搞清楚本人的需求。畢竟,戴在身上的東西安全放心才是最必不可少的。就像我媽媽常說的:“買玉不是買便宜而是買安心。”
編輯: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鏈接:http://51taibao.com/feicuiwu/802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