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評論

我第一次聽說西江千戶苗寨是在朋友發的一條朋友圈里。照片里層層疊疊的吊腳樓依山而建梯田環繞像一幅畫。我當時就想這地方真美啊但到底有多特別呢?后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是中國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有上千座吊腳樓游客每年能輕松突破百萬。這么多人去的地方,真的適合咱們這樣普通游客嗎?
現實中的“人從眾”
那天我到了苗寨,發現果然名不虛傳,到處都是人。咱們沿著石板路往上賺兩邊的小攤販吆喝得嗓子都快啞了:“銀飾買一點嘛!”“酸湯魚味道好得很!”說實話,雖然熱鬧,但人擠人讓我有點喘不過氣。我問同行的朋友:“你說這里到底為啥這么火?”他說:“可能是因為宣傳做得好吧,加上交通方便。”對了,從秦皇島到貴陽高鐵才六七個小時,再坐大巴也就兩三個小時可真方便。不過我覺得,要是旺季還能這么擠,淡季會不會冷清呢?
苗寨的“視覺盛宴”
其實說回來,苗寨還是值得一看的。站在觀景臺上往下望,那些吊腳樓順著山坡一層層鋪開,顏色鮮艷又和諧,紅的、黃的、灰的,搭配得就像調色盤一樣。耳邊還能聽到苗歌,悠揚婉轉,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我記得當時一個阿姨拉著我拍照,還教我說了一句苗語:“你好呀!”雖然她普通話也不太標準,但我笑得特別開心。不過話說回來,這些美景雖然好看,但拍完照之后,你會發現手機內存不夠用了是不是也挺尷尬?
文化體驗的“表與里”
大家來苗寨不只是看風景,還想感受苗族文化。我在一家小店里買了個銀手鐲,老板娘一邊打磨一邊跟我聊天:“我們這里的銀器可是祖傳手藝哦。”她說得特別自豪,但我心里想現在這樣的手藝還有多少傳承人呢?后來在村里看到幾個年輕人穿著苗服跳舞,動作整齊劃一,但總覺得少了點原汁原味的感覺。我問旁邊的老奶奶:“你們以前是怎么跳的?”她笑著說:“以前是隨意的,現在為了游客才編排好的。”唉,商業化確實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方但也讓部分東西變了味。
旅行中的“小煩惱”
再說說住宿吧,我們在村子里找了一家民宿,環境倒是不錯但價格比預期高了不少。我跟朋友吐槽:“這錢花得心疼啊。”他說:“沒辦法,旺季就是這樣。”而且晚上睡覺的時候,我發現隔音不太好,隔壁說話都能聽見,實在作用休息。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又發現廁所排隊的人很多,差點耽誤了趕車的時間。不過想想也是,這么多人同時涌進來服務肯定會有壓力。不過我覺得,倘使能提前預約或選擇稍微偏僻一點的地方體驗或許會更好。
未來的苗寨會怎樣?
最后我想聊聊我對苗寨未來的看法。其實我覺得,這個地方的發展速度太快了,雖然帶來了經濟收入,但也在慢慢改變它的本來面貌。比如,有些村民把房子租給外地人經營民宿,本人搬出去住,久而久之,村里的原住民越來越少。我問一個導游:“你覺得這樣好不好?”他沉思了一會兒說:“不好也不好,說不清。”我覺得吧,期望它能保持一種平衡,既能讓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又能保護好這片土地和人們的生活方法。畢竟,誰也不想看到它變成第二個麗江那樣的網紅打卡地吧?
大家還看了:
秦皇島到貴州高 秦皇島到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