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茶文化中有一種名茶它的原名竟然是“嚇煞人香”這個名字聽起來頗具霸氣,卻與它溫婉、清新的氣質大相徑庭。這就是咱們今天要的碧螺春一種美譽無數,香氣四溢的綠茶。那么這個名字背后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探尋碧螺春之美譽“碧螺”由來的秘密。
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這個名字的由來,流傳著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相傳在清康熙年間,洞庭東山碧螺峰上的茶樹長得特別繁茂,采茶姑娘們采下來的茶葉因為竹筐裝不下,只好用頭發盤成螺狀,掛在發辮上,而得名“嚇煞人香”。不過這個名字雖然形象生動,卻與茶葉的溫婉氣質不符。
有一天康熙皇帝巡游太湖,品飲到了此類茶對其香氣贊不絕口。但康熙皇帝覺得“嚇煞人香”這個名字不夠雅致,于是賜名“碧螺春”。從此,此類茶便以“碧螺春”的美名流傳開來。
說到碧螺春,我們不得不提它的產地——太湖。太湖碧螺春產自江蘇省蘇州市太湖周邊的東山、西山地區。這里的氣候濕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每年春天,茶農們都會采摘茶樹上的嫩葉,經過精心的制作,制成碧螺春。
制作碧螺春的過程非常講究,首先要挑選茶樹上的嫩葉然后經過殺青、揉捻、搓揉、炒制等工序,最后才能制成香氣四溢的碧螺春。在制作進展中茶農們還要關注火候、濕度等細節,以確信茶葉的品質。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可用“色、香、味、形”四個字來形容。色澤碧綠,香氣清新,味道鮮爽,形狀卷曲如螺。喝上一口碧螺春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讓人陶醉不已。
其實,在眾多綠茶中,碧螺春并非唯一一個有著有趣名字的茶葉。比如黃山毛峰它的名稱源自外形和產地,與“嚇煞人香”無關。但碧螺春的美譽和故事,卻讓它成為了綠茶中的佼佼者。
不過雖然碧螺春的名字和故事令人神往但茶葉的品質才是最要緊的。在品飲碧螺春時,我們要用心感受它的香氣、味道和口感,才能真正體會到此類名茶的魅力。
碧螺春的美譽“碧螺”由來,背后蘊含著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這類茶葉以其特別的品質和口感,成為了我國綠茶中的佼佼者。在品飲碧螺春的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